9月1日,貴州各地中小學迎來開學第一天。
從紅色文化的浸潤到花式迎新的溫情,再到安全防線的筑牢,一系列有新意、有深意的“開學第一課”活動在黔貴大地陸續(xù)開展。各學校充分盤活校內外資源,通過主題課程、特色儀式、互動教學等多元形式,讓學生在歷史回響中涵養(yǎng)家國情懷,在趣味體驗中綻放青春活力,在安全引導中樹立法治意識,以豐富內涵點亮新學期的開篇。
9月1日,在玉屏自治縣黔東民族寄宿制中學,領到新書的學生開心地奔跑在校園里。 通訊員 胡攀學 攝
賡續(xù)紅色血脈 涵養(yǎng)家國情懷
8月31日晚8時,貴州省近2萬所大中小學的千萬師生,通過“貴州教育發(fā)布”“貴州教育”視頻號等多平臺,同步收看了由省委教育工委、省教育廳策劃的《書燈不滅燭照復興》主題“開學第一課”。
該課程以中國人民抗日戰(zhàn)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(zhàn)爭勝利80周年為背景,聚焦抗戰(zhàn)時期浙江大學、大夏大學(今華東師范大學)、交通大學唐山工程學院(今西南交通大學)、廣西大學等高校西遷貴州的辦學歷程,生動再現(xiàn)在戰(zhàn)火中堅持辦學、賡續(xù)文脈,以及貴州百姓傾力相助的感人歷史。
這是貴州省教育主管部門在全省范圍內集中組織開展的“開學第一課”活動,其規(guī)模與覆蓋面均創(chuàng)歷史紀錄。
今年開學季,恰逢中國人民抗日戰(zhàn)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(zhàn)爭勝利80周年之際,學習紅色文化、涵養(yǎng)家國情懷成為各地“開學第一課”的主旋律。
在紅色資源厚重的金沙縣,開學前夕,當?shù)亟逃到y(tǒng)黨支部書記、校長齊聚一堂,開展“南渡烏江·紅色印記”主題研學活動,將思政課堂“搬”到歷史現(xiàn)場,既為教育工作者充電賦能,也繪就了“紅育興產”的新圖景。
貴陽市第十二中學以“銘記80載崢嶸歲月奮楫新時代青春征程”為主題,通過升旗儀式、旗幟傳遞、誓言宣誓等環(huán)節(jié),引導師生從歷史中汲取力量,樹立“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”的志向。
展開全文
在貴陽市第三十中學九年級(4)班,該校副校長、思政課高級教師莫照華通過“回望烽火知來路”“破浪前行向未來”兩個教學環(huán)節(jié),將紅色基因融入課堂教學,引領學生傳承抗戰(zhàn)精神,厚植家國情懷。
這些根植于歷史的教育活動,讓紅色血脈在青少年心中代代相傳,也讓家國情懷成為新學期最鮮明的底色。
9月2日,學生在從江縣城關第一小學參加“靈蛇狂舞”趣味游戲。 通訊員 盧忠南 攝
策劃花式迎新 綻放青春風采
9月1日,位于王陽明先生“龍場悟道”地與“陽明洞”之間的修文縣第三小學,舉行“秋韻迎新·禮啟新程”入學活動,喜迎2025屆382名新生。
在家長的全程陪護下,新生們興奮地跨過象征“立志”“勤學”“修身”“平安”的“四道文化門坎”,喜氣洋洋地邁入校園。隨后,在禮儀姐姐的指引下,孩子們興高采烈地參與學校精心準備的“八大闖關游戲”。
“擊鼓明志”處,小朋友手起槌落,洪亮的鼓聲化作出征書山的號角;“一投驚人”區(qū),沙包精準落地,藏著孩子們對目標的執(zhí)著;“足下生花”環(huán)節(jié),足球應聲入網,少年的勇敢與堅定隨球飛向前方;“機甲征途”“趣味投籃”“好運盲盒”等游戲更讓孩子們流連忘返。最動人的是“班級成長樹”前,孩子們蘸取喜歡的顏色按下手印,將童心融入新集體;“歡迎新同學”打卡點前,一張張笑臉被定格,成為與校園的第一份珍貴約定。
闖關結束后,學校向全體新生發(fā)放了“入學通知書”。部分學生激動地走上主席臺分享喜悅:“我最喜歡成長樹,因為可以按手??!”“我喜歡踢足球!”“我也是,足下生花最好玩!”
一位宋姓家長感慨:“這次活動非常有趣,滿足了家長的參與感,讓孩子愛上學校,老師們真的費心了!”
這樣的暖心開學場景在各地同步上演。
9月1日,學生在黃平縣新州鎮(zhèn)第三小學校門處打卡留影。通訊員 李靜 攝
“歡迎新同學!”“早上好,小朋友!”開學第一天,煥然一新的黃平縣新州鎮(zhèn)第三小學校門處,老師們正洋溢著燦爛的笑容歡迎同學們“回家”,同時用溫暖的問候迎接一年級新生的到來。當日,該校以“開學有夢成長有光”為主題舉行新學期開學典禮,通過“我們開學啦”親子打卡墻、特色作業(yè)展等系列活動迎接新學期的到來。
新州鎮(zhèn)第三小學校長聶天壽表示,“開學不僅是學業(yè)的開始,更是家校共育的新起點。我們特別設計了這些互動環(huán)節(jié),讓開學日充滿儀式感和幸福感,減輕學生的開學焦慮,讓教育更有溫度。”
一場場充滿創(chuàng)意與溫情的迎新儀式,不僅讓新生感受到校園的溫暖,更以儀式感開啟他們對新學期的美好期待。
強化安全教育 播撒法治種子
安全是新學期的“必修課”。9月1日,江口縣第四小學為近1000名學生量身打造“安全防護”主題第一課,內容涵蓋防校園欺凌、防坑蒙拐騙、交通安全、消防安全及安全行為規(guī)范等關鍵領域。授課教師結合真實案例,以“以案融法、以案釋理”的方式講解安全知識,同時通過情景模擬、互動問答等形式,教給學生實用的自我保護方法,讓安全意識深植于心、外化于行,切實提升學生的安全防范能力。
9月1日,在貴陽市南明實驗幼兒園,消防員為小朋友們普及消防安全知識并發(fā)放消防卡通紀念品。通訊員 趙松 攝
安全教育離不開家校協(xié)作。當天,該校同步舉辦家長培訓會。會上,教師結合教育教學經驗與典型案例,圍繞“如何做好新時代家長”“怎樣有效協(xié)助學校陪伴孩子健康成長”“家校溝通的技巧與方法”等話題分享經驗,為家長提供科學的家庭教育指導,凝聚育人合力。
在貴陽市第十四中學,法治副校長黃思易圍繞校園安全、法治意識等關鍵內容開展“安全教育第一課”,用通俗易懂的語言普及安全知識,引導學生增強自我保護能力,為校園安全筑牢防線;在石阡縣第一初級中學開學典禮現(xiàn)場,法治副校長圍繞未成年人保護、防范校園欺凌、防詐騙、網絡安全等熱點話題展開安全宣傳,用一堂實用的法治教育課為同學們的新學期安全保駕護航。
與此同時,貴陽市花溪小學溪北校區(qū)法治副校長、溪北派出所警官陳珍利結合校園欺凌、溺水事故、電信網絡詐騙等案例“以案釋法”,并通過互動問答叮囑同學們:“不做沉默的受害者,不做冷漠的旁觀者,更不做殘忍的施暴者”,讓“知敬畏、明底線、善自護”的法治意識深入人心。
從課堂教學到家校聯(lián)動,多維度的安全教育為孩子們的新學期撐起“保護傘”,讓法治種子在潛移默化中生根發(fā)芽。
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張永霞
編輯 何琴
二審 張諶
三審 黃峰
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