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資料來源于少林寺官方網(wǎng)站、極目新聞、齊魯壹點、環(huán)球時報、中國食品安全網(wǎng)等】
7月26日,有消息稱釋永信被有關部門帶走調查。27日,少林寺管理處發(fā)通報證實:少林寺住持釋永信涉嫌刑事犯罪,挪用侵占項目資金寺院資產;嚴重違反佛教戒律,長期與多名女性保持不正當關系并育有私生子。目前正在接受多部門聯(lián)合調查,有關情況將及時向社會公布。28日,中國佛教協(xié)會緊急宣布,同意對釋永信(劉應成)的戒牒予以注銷。
29日,“少林寺官方網(wǎng)站”發(fā)布最新情況通報:依據(jù)《漢傳佛教寺院住持任職辦法》,經少林寺兩序大眾民主評議贊成,并履行有關程序,禮請印樂法師任少林寺住持。據(jù)媒體公開消息報道,新住持剛履新就進行了一系列改革。
所謂“新住持”上任三把火,既然開啟了徹底的少林寺改革,那肯定會觸及一些人利益,近日網(wǎng)傳已有30多個僧人離職“跑路”,網(wǎng)友表示這才叫刮骨療毒,把“假和尚”從少林寺清理出去,還千年古剎和佛門清凈。
媒體和網(wǎng)絡平臺報道截圖
展開全文
風暴下的少林寺迎來新變化
新住持履新后首個周末:免費清香供不應求 寺內幾無收費項目
據(jù)媒體報道,新任住持釋印樂剛上任就甩出“三板斧”:砍掉表演團、讓和尚下地干活、直播改講經。那么,新任住持印樂法師是何許人也?
公開資料顯示,印樂法師1966年7月生于河南桐柏,1982年在桐柏山禮海勃法師剃度出家,1983年9月赴南京棲霞寺受具足戒,后在中國佛學院棲霞寺僧伽培訓班學習,1986年在中國佛學院學習,畢業(yè)后到河南省佛教協(xié)會工作。2003年10月,印樂法師受河南省佛教協(xié)會委派,到白馬寺主持工作。2005年11月1日,白馬寺舉行方丈升座慶典法會,印樂法師榮膺白馬寺方丈,結束了白馬寺長達八年的方丈缺位。其曾拒絕評論少林寺商業(yè)化,主張農禪并重,會開挖掘機。其畢業(yè)于中國佛學院,第七屆、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,政協(xié)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委員、民族和宗教委員會委員。
印樂法師接替釋永信任少林寺住持:少林寺戒備森嚴 方丈室牌匾已被摘下
據(jù)媒體齊魯壹點報道,釋永信剛出事的時候,7月29日上午,嵩山少林寺門口,游客排起長隊,等待檢票入內。在經常蹲守少林寺周邊的網(wǎng)約車司機看來,這場風波并未影響游客量。路上,有游客談論著最近新聞報道,甚至聊起細節(jié):能通往僧院的門皆有戴著耳機的黑衣管理人員把守,只要有人靠近就會立刻提高警惕,對所有問題表示“不知道”。
在中軸線正中央,藏經閣后方,曾經的方丈室被鐵皮高高地圍成了一圈。鐵皮上貼著,“保護第一,加強管理,挖掘價值,有效利用”等標語。當?shù)厝苏f,他們通常選擇旅游淡季去少林寺,有時能在方丈室看到釋永信,“現(xiàn)在肯定看不到了。”記者在少林藥局的一面墻上,看到了鮮有的釋永信的痕跡——“在釋永信方丈的領導下,少林寺于2004年初重新恢復了少林藥局的建制。”少林寺內香火依舊,游客川流不息,只是少見僧人。越往深處走,越顯安靜。在僧院門上,“游客止步”的字樣很新,記者看到有車進入,片刻后門又關上了。
方丈室已經被圍起來
8月2日,是少林寺迎來新住持后的首個周末,媒體極目新聞記者實地探訪少林寺發(fā)現(xiàn),寺內幾乎沒有收費項目了,暑假適逢周末,功德箱上擺放的免費清香供不應求,游客量依舊不減。據(jù)媒體第一財經此前報道,少林寺曾有不少收費項目,如幾十上百元的“平安香、全家福香”;隨手掃碼便可布施的“武僧”付費;掃碼才可獲取的少林寺資料,這些項目令不少游客反感。
8月2日上午,記者來到少林寺內,發(fā)現(xiàn)所謂“平安香、全家福香”已不見蹤跡,也無櫥窗售賣,取而代之的是一捆捆免費清香,整齊地擺放在各個大殿的功德箱上,下方寫道“免費三支香”。在兩側的圖書閱覽架上,擺放著一些免費借閱的經文,整個寺院對外開放區(qū)域,僧人并不多,并沒有此前報道提到的隨手掃碼便可布施的“武僧”。印有“禪宗祖庭,功夫圣地”的屏幕因斷電未顯示任何內容,武術館的功夫表演也是免費觀看,整個游覽過程幾乎看不到任何收費項目。自愿捐贈的功德箱網(wǎng)頁顯示,香客普遍捐贈幾元至幾十元的香火錢,捐贈之后少林寺還會發(fā)一張電子的??ê凸Φ伦C書。多位來寺院參觀的游客向記者表示,和之前相比,感覺現(xiàn)在確實清凈了許多,大家都可以自由逛,也沒人打擾。
進入寺院最深處,記者發(fā)現(xiàn),目前少林寺方丈堂因文物保護需要暫未開放,周圍用一圈綠色鐵皮阻擋,多名寺內工作人員在一旁提醒游客請勿靠近。隨后,記者嘗試和寺院工作人員及僧人了解情況,對方均表示婉拒。
媒體環(huán)球時報也表示,少林寺原方丈釋永信被查、新住持上任第二天,媒體實地探訪發(fā)現(xiàn)往年被人詬病的“平安香”“全家福香”等收費項目已不見蹤影,曾接受掃碼布施的“武僧”已消失,以前需要付費、掃碼獲取的少林寺資料,如今也供游客隨處翻閱。曾接待外賓、明星、企業(yè)家的方丈室則被鐵皮圍住。受訪學者分析,釋永信一案影響惡劣,或成為中國官方研究寺廟經營問題、探討寺廟非營利模式的開始。
穿袈裟的CEO、MBA學歷方丈
釋永信與少林寺的三十年沉?。阂宦暋鞍浲臃稹?半部商業(yè)史
據(jù)媒體中國食品安全網(wǎng)8月報道,釋永信是中國首位擁有MBA學歷的方丈,被稱為“穿袈裟的CEO”,30年間,他將一座香火冷清的破敗古剎,打造成手握795個商標、年流水超3億的商業(yè)帝國,在佛教界和商業(yè)領域都有著極高的知名度。
1981年,16歲的釋永信懷揣夢想來到少林寺。彼時的少林寺名氣不大,主體建筑在1928年焚毀后一直未得到修復,簡陋甚至有些破敗,冷清的古剎連著28畝薄田、十幾位僧人,需靠種地糊口。1982年電影《少林寺》熱映后,游客數(shù)量從年均4萬飆升至70萬。這不僅給寺院帶來了收益的提升,更讓釋永信見識了流量的力量。河南登封縣一夜之間冒出了多個以“少林”命名的企業(yè)和團體,如少林廣告公司、少林大酒店等,以“少林牌”為商標的商品更是如雨后春筍,如汽車、礦泉水、罐頭等,不勝枚舉,都想來蹭一波少林寺的熱度,但隨著蹭熱度的產品越來越多,有些開始沖擊到佛教戒律,甚至侵害了少林寺的名譽,其中最有名的便是“少林寺火腿腸”。
1993年,河南漯河一家食品廠在電視上密集投放“少林火腿腸”廣告,這波操作在當年掀起軒然大波,“少林寺和尚竟吃火腿腸”的質疑如潮,公眾紛紛指責此舉把佛門清規(guī)拋諸腦后,將少林僧人污名化為“酒肉穿腸過”的假修行者,讓千年古剎的形象蒙受重創(chuàng)。同年12月,少林寺將這家食品廠告上鄭州市中院,釋永信正是這場官司的主導者。經過艱難的維權,1996年5月,法院終審判決:被告停止生產、銷售“少林”火腿腸,并公開道歉。這是中國宗教寺院名譽權訴訟第一案,也是少林寺打響保護知識產權的第一槍。
1998年,少林寺成立“河南少林寺實業(yè)發(fā)展有限公司”,邁出品牌商業(yè)化的關鍵一步,逐步開展商標布局,首次將“少林”品牌延伸至食品領域,其中就包括“少林素餅”“少林點心”等商標。與此同時,醫(yī)藥類商標也同步布局,涵蓋少林藥局的活絡膏、靈芝茶等產品。
截至2025年7月,少林寺的商標矩陣已擴張至795個,覆蓋45個國際分類200余項,不僅包含宗教用品、首飾、服裝、化妝品、藥酒、樂器等常規(guī)領域,更延伸至“飼料”“顏色”等看似毫不相干的品類,構建起一張幾乎無死角的品牌保護網(wǎng)。但在釋永信看來,僅靠注冊商標筑牢品牌防線還遠遠不夠,少林寺隨即著手布局實業(yè)。2003年,“河南少林寺食品發(fā)展有限公司”率先設立;2007年,少林寺進一步推動公司規(guī)范化運營。通過品牌授權的模式,少林寺食品下轄五個獨立子公司,分別位于河南、湖北、云南和江蘇,統(tǒng)一以“少林寺”為品牌核心,產品線涵蓋酥類、餅干、豆制品、素食、魔芋制品、功能性飲料及糖果等多個品類。如今,其終端銷售網(wǎng)絡已拓展至近8000家門店,全面掌握著食品領域“少林寺”品牌的合法使用權。
在這一過程中,少林寺不僅完成了產品體驗的文化塑造,還開啟了渠道變革之路。線上:2008年,“少林歡喜地”淘寶店上線,2020年銷售額2300萬元;2021年入駐抖音,盡管當時彈幕刷滿“清凈修行還是流量變現(xiàn)?”的質疑,直播首秀還是賣出500萬元素餅;線下:少林寺景區(qū)年游客420萬人次,出口處必經“少林特產”長廊,形成天然流量閉環(huán);海外:40余國少林文化中心同步鋪貨,東南亞市場占比超50%,實現(xiàn)文化+商品雙輸出。
隨著少林寺的商業(yè)化程度越來越深,釋永信和少林寺也慢慢都變成了自己當初反對的樣子。早年的少林寺,曾是商標搶注的受害者,為守護自身商標權益打了多場維權官司。然而,隨著“商標保衛(wèi)戰(zhàn)”的推進,從“被搶注”到“搶注者”,少林寺的商標版圖在30年里完成了驚人的身份反轉。
據(jù)統(tǒng)計,截至2025年7月份,少林寺已注冊的700多個商標中,80%帶有“少林”字樣,涵蓋范圍極廣——不僅包括衣食住行等常見領域,甚至延伸至首飾盒、貴金屬加工、體育活動器械等冷門品類。幾乎所有與“少林”相關的名稱都被納入注冊,這使得其他機構若想使用相關名稱,要么付費,要么合作,否則便可能面臨投訴。其中廣為人知的案例是,2000年周星馳拍攝《少林足球》時,少林寺以片名損害宗教感情和寺院嚴肅性為由要求修改片名,遭拒后該片最終未能在內地上映,電影票房損失慘重。
除了品牌壟斷爭議,少林寺在“東少林”“西少林”“南少林”“北少林”等商標的全類注冊上,也被指存在搶注嫌疑。據(jù)中國商標網(wǎng)信息,少林寺對這些具有地域分支或歷史稱謂的名稱均申請了注冊。而“東少林”“西少林”“南少林”“北少林”是中國佛教少林寺在不同地區(qū)的分支或歷史稱謂。通常北少林指天津薊縣(今天津市薊州區(qū))的北少林寺,原名法興寺,始建于魏晉時期,至今約有1500年的歷史。東少林、西少林目前公開資料中未明確指向具體寺院。
除商標爭議外,少林寺在產品合規(guī)上也屢遇挑戰(zhàn),食品公司曾因素餅包裝印“開光”字樣涉嫌違反《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》;2019年“少林藥局”產品因夸大宣傳被投訴,后整改標注為“非遺食品”而非藥品。甚至入駐抖音直播帶貨時,也引發(fā)“修行與流量變現(xiàn)”的爭議,盡管釋永信回應“和尚也要吃飯,食品須干凈如法”,但仍難消公眾對武僧帶貨與信仰沖突的質疑。
少林寺的最近30年,也是與釋永信息息相關的30年,自其執(zhí)掌少林以來,這座昔日的佛門清凈地蛻變?yōu)闄M跨投資理財、娛樂演出、食品藥品、服裝書籍乃至地產開發(fā)的龐大商業(yè)帝國,彼此命運都出現(xiàn)了巨大改變。
值得一提的是,過去20年間像少林寺這樣通過商業(yè)化開拓收入的中國寺廟不在少數(shù)。中國佛教協(xié)會數(shù)據(jù)顯示,截至2020年底,中國現(xiàn)存的3.26萬座寺廟中有兩成以上被商業(yè)化,主要集中在北京、上海、廣東、四川等佛教文化盛行的省市。
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