韓國首爾中央地方法院做出一項看似微不足道、實則極具殺傷力的判決——前總統尹錫悅需向104名原告每人支付10萬韓元(約合520元人民幣)的精神損害賠償。這筆錢,在韓國連一頓像樣的烤肉都吃不起,但對尹錫悅的政治生涯而言,卻是一記致命耳光。
法院毫不客氣地裁定,尹錫悅在2024年12月3日發(fā)布的緊急戒嚴令"違反憲法和法律",導致國會癱瘓,未能履行總統保護國民自由的職責。換句話說,法院不僅判他賠錢,還直接給他扣上了"違憲者"的帽子。
尹錫悅(資料圖)
這已經是尹錫悅創(chuàng)下的第五項韓國憲政史紀錄:首位在任被捕總統、首位被彈劾總統、首位被刑事起訴總統、首位被判民事賠償的前總統。從青瓦臺到拘留所,從總統到階下囚,尹錫悅的政治生涯徹底淪為一場司法馬拉松。而現任總統李在明,正用一把精準的手術刀,一刀一刀地解剖著這位政治對手。
尹錫悅的噩夢遠未結束。內亂特檢組成功將他再次收押,罪名包括濫用職權、偽造公文、甚至涉嫌"內亂罪"——這在韓國法律中最高可判死刑。7月29日,獨檢組又傳喚他接受關于夫人金建希選舉舞弊案的調查,但尹錫悅以"健康問題"為由拒絕出庭,結果獨檢組直接放話:再不來,就強制拘傳。
李在明的政治清算堪稱教科書級別。他先是通過國會推動"內亂特檢法",賦予檢方獨立調查權;再讓特檢組拿出178頁證據,證明尹錫悅曾下令刪除加密通訊記錄;最后讓法院一錘定音,徹底釘死尹錫悅的政治棺材。這套組合拳打得又快又狠,保守派連喘息的機會都沒有。
但問題來了——李在明在國內大搞清算的同時,還試圖對朝鮮伸出橄欖枝。結果呢?朝鮮直接一巴掌扇了回來。
朝鮮勞動黨中央委員會副部長金與正發(fā)表談話,直接把李在明的外交努力形容為"白日夢"。韓國政府此前試探性地邀請朝鮮參加11月在慶州舉行的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,希望能借此緩和關系。但金與正冷笑回應:"無論韓國制定什么政策,提出什么建議,朝鮮都不感興趣。"
展開全文
尹錫悅(資料圖)
更狠的是,她直接翻舊賬:"韓國過去單方面宣布朝鮮為'主敵',鼓吹極端對抗,現在想用幾句話就改變結果?做夢!"朝鮮的態(tài)度很明確——只要韓國繼續(xù)依賴美韓同盟,繼續(xù)搞聯合軍演,朝韓關系就不可能改善。
李在明現在進退兩難。對內,他必須繼續(xù)清算尹錫悅,否則進步派選民不會買賬;對外,他又想打破朝韓僵局,可朝鮮根本不給他臺階下。更麻煩的是,韓國國情院最近還監(jiān)測到朝鮮導彈部隊的異常動向——這意味著,平壤不僅嘴上強硬,手里還攥著導彈當籌碼。
尹錫悅的案子,表面上是司法審判,實則是政治清算;朝韓關系,表面是外交博弈,實則是地緣困局。李在明想在國內樹立"法治總統"的形象,又想在國際上扮演"和平推手",但這兩件事在當前的韓國,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。
尹錫悅的支持者不會善罷甘休,他們已經在街頭高喊"政治迫害";朝鮮更不會輕易軟化立場,金與正的談話已經表明,平壤對韓國的信任早已歸零。而夾在中間的李在明,稍有不慎就可能被內外夾擊——國內保守派罵他"對朝軟弱",朝鮮罵他"假惺惺",美國則冷眼旁觀,等著看韓國如何收拾爛攤子。
尹錫悅(資料圖)
韓國人似乎陷入了一個怪圈——每屆新政府上臺后,都要忙著清算前任,而不是解決實際問題。這種惡性循環(huán)正在消耗國家的政治能量。確實,當政客們把精力都花在互相攻擊上時,誰來解決居高不下的房價?誰來應對日益嚴重的老齡化問題?
尹錫悅的政治生涯已經被釘在恥辱柱上,而李在明的挑戰(zhàn)才剛剛開始。
韓國的政治就像一場沒有贏家的游戲——尹錫悅輸了,但李在明也未必能贏;朝韓關系僵著,但誰也不敢先讓步。韓國的體面,早就在政治清算和外交挫敗中碎了一地。
現在的問題是——李在明還能撿得起來嗎?在接下來的日子里,他不僅要面對保守派的持續(xù)反撲,還要應對朝鮮的強硬姿態(tài),同時還得維持與美國的安全同盟。這三重挑戰(zhàn)中的任何一個都足以讓一位總統焦頭爛額,而李在明必須同時應對。這或許就是韓國政治的殘酷現實:當你忙著清算過去時,未來已經在悄然流逝。
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