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轉自【央視新聞客戶端】;
不久前,烏克蘭空軍一架F-16戰(zhàn)斗機在攔截俄軍自殺式無人機的過程中墜毀。俄媒稱,這是自特別軍事行動開始以來,俄方擊落的第3架烏方F-16戰(zhàn)機。俄軍無人機是如何“擊落”烏軍戰(zhàn)斗機的?
俄軍裝備的無人機類型多樣
其中較為知名的自殺式無人機
包括“柳葉刀”“立方體”
“天竺葵”以及V2U等
俄烏沖突中
雙方都動用了數量龐大的無人機
這些無人機大多是小型自殺式無人機
高度低、速度慢、體積小
飛行時速普遍在200千米以下
集偵察打擊于一體
專門設計用來打擊地面裝甲車輛和人員
展開全文
而被俄擊落的F-16戰(zhàn)斗機
是美國通用動力公司研制的
一款超音速單發(fā)戰(zhàn)斗機
主要用于制空任務
也可用于對地攻擊
最大時速2175千米
翼身融合布局
F-16服役已接近半個世紀
衍生出B、C、D等多種型號
至今仍是美國空軍主力機型之一
據軍事專家邵永靈介紹,如果無人機能進行空中作戰(zhàn),一種方式是攜帶空空導彈,還有一種方式就是自殺式。無人機的飛行速度比較慢,飛行高度也不高,想撞擊戰(zhàn)斗機并不容易,利用蜂群戰(zhàn)術有可能對低空飛行的戰(zhàn)機進行破壞。
但蜂群戰(zhàn)術一般是小型無人機,很難成為一種主流對戰(zhàn)機進行攔截的方法?,F有一種新戰(zhàn)術就是用無人機來攔截無人機。無人機有探測設備,可以發(fā)現無人機,用無人機去撞擊來襲無人機,可能會解決無人機攔截過程當中成本太高的問題。
形勢多變的戰(zhàn)場上
從來沒有既定答案
武器裝備的運用也是如此
戰(zhàn)場上很多看似“反套路”的絕殺
其實不僅僅是巧合、偶然
更多的是體現了武器裝備的“跨界”能力
(來源:總臺國防軍事頻道《礪劍》欄目)
評論